热门目的地:

热门出发地:


『反對香港第23條立法』波士頓研討
已发布 by singtao on 2002-12-22 00:00:00 EST
(本報記者甄雲龍報導(『反對香港第23條立法』波士頓研討會廿一日星期六下午二時至四時三十分,假麻省理工學院第10號樓250室舉行。面對百多位關心香港23條立法出席者,聯合主辦單位邀得八位代表講演者,說出他們的關切、憂慮及反對的聲音。聯合主辦單位是﹕全球反對香港第23 條立法聯盟、美國香港華人波士頓聯會、波士頓港澳之友社、台灣之愛基金會、香港澳門聯誼會、麻省理工學院法輪功俱樂部、新英格蘭生命科學探索學會、波士頓漢語學院、波士頓新生文化中心、Association of Global Wisdom though Science、Aarts & Kids.研討會主持人為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博士魏鵬飛先生。八位講演是者﹕哈佛學生,民運人士王丹;台灣之愛基金會鄭興義;香港中文大學教授,訪問學者鄭宗義;港澳之友會會長陳度;波士頓香港民主人權會陳志強;澳門出生,波士頓長征基金會謝中之;哈佛學者,法輪功練習者何海應;曾任職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的資訊、投資研究評論家簡天倫博士。接著八位講演者發言尚有自我介紹為社區團體法律顧問的邢才華先生,及一位西藏人士。他們都列舉事實,表達他們對香港第23條立法咨詢條文的模糊,咨詢期間太短,而憂慮立法後對香港人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及人權的威脅,不利香港資訊流通和外來投資,最終造成對香港經濟的負面影響。同時也對一國兩制,作為一個對台灣回歸樣本所產生的負面作用。曾任中國人民銀行總行職員的經濟資訊、投資評估專家簡天倫博士的講演包含『香港過去為何成為國際經貿中心』,『香港過去五年發生什麼』,『23條立法對香港未來的影響』三個部分。他以學術的態度,引述數據,表達他對23條的立法後果的憂慮。簡氏稱﹕他對政治、法律不通,但對經濟是本行。他說香港成為國際經貿中心,自90年代超越並取代了新加坡的國際經貿地位,乃賴香港有悠久、健全、完善法制;新聞自由,人才多;是法治而不是人治。過去五年,香港經濟發生很大變化。香港經濟二十年來一直增長,但自九八年以來已在負增長。經濟兩大支柱,即地產與金融現狀不佳。地產跌了百分之五十;失業率達百分之七點八。由於計數方法不同,實質上失業率遠超此比率。他認為既然法制完善,何必又立法?而經濟情況如此,此時立法也不是時宜。香港的制造業北移,與八十年代相比,現只留下百分之七。『經濟與政治有不可分之聯係,投資人士需要的資訊,很難分辨算不算國家機密?提供或獲得這種機密,擔憂連自己都不知道。全球140最大金融機構有75間在香港有分公司,以其在香港冒險,不如到內地設公司,一樣具風險,但成本更低;媒體怕獲罪,便不敢說話,結果令香港的競爭能力下降。』他說。香港作為回歸中國後的特區,訂有《基本法》。《基本法》的第23條,規定就國家安全、顛覆、煽動叛亂等由香港立法,但無定時間表什麼時候完成立法。香港政府月前提出一份23條立法咨詢文件,有所謂與國家安全『七宗罪』。即﹕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亂、顛覆、竊取國家機密、支援被禁的非法組織、與外國政治組織聯係等。犯『七宗罪』,將可判罰款二萬五至終身監禁不等。咨詢文件引起香港人及海外華人以至國際社會不同反響。近日在香港,反對與贊成的兩大群體,分別在港游行。報稱﹕反對者六萬人上街;贊成者也萬多人集會。